創用 CC 電子報於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發刊,每期規劃不同的專題,並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與行動者為電子報撰寫專題文章,藉此希望讓大家更加瞭解創用 CC 的理念,也份外歡迎您提供意見。

第七十期:2012新年特刊

本期為一年一度的新年專刊,除了向所有關心創用CC的讀者們拜年之外,更重要的由台灣創用CC計畫的成員跟大家報告工作成果與工作規劃,讓更多人可以瞭解並參與台灣創用CC計畫的發展。

第六十九期:數位時代的知識生產模式與學術資源開放近用運動

本期專文由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專任教授劉靜怡撰寫。分享、開放式的學術研究以及資源分享模式成為近年來備受重視的議題。開放近用模式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我們思考數位時代的學術期刊運作模式應該如何設計時,是否能夠充分理解並善用著作權法、授權契約、學術社群規範和網路技術標準。本文將針對上述議題做一簡單論述。

第六十八期:姓名標示的限制

本期CC專題邀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暨智慧財產研究所合聘助理教授李治安撰寫。目前實務上有許多法院見解都認為利用人可依社會慣例,省略著作人的姓名及名稱,但對許多創作者來說,最有成就感的事並非獲取經濟利益,而是作品被他人引用。如果法院沒有將著作權法的相關要件解釋清楚,就直接容許利用人得省略原著作人的姓名,那就似乎太不重視姓名表示權對著作人的重要性了。本文的目的在於簡單分析我國目前實務對著作權法關於姓名表示權限制之見解。

第六十七期:創用CC 之用--輔助創意我們需要什麼?

本期CC專題邀請康乃爾大學資訊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王浩全先生撰寫。作者以其人機互動研究者的背景,從人造物件設計的角度切入討論授權條款設計與創作者創意產生之間的關聯透過對創意思考背後的認知與社會心理機制的理解,試圖去找出授權條款可能如何影響創意產生的頭緒,並認為應可透過社會與行為科學探究來設計與評估不同的授權條款,以更有效地輔助創意的產生與發展。

第六十六期:大玩創意 二創有理:從同人創作觀談起

本次CC專題請到大玩創意總監楊東岳(Slime Yang)與我們分享他對於同人創作(二次創作)的觀察。楊總監將告訴我們自由創作的精神如何提供學生創作舞台與啟發,也不諱言的提出,二次創作的自由性與商業創作的營利性彼此之間的折衝,更提出了除了民間不斷的形塑累積創作能量之外,我們的政府還能夠再多做些什麼?

第六十五期:公眾領域在哪裡?

本期電子報由台灣創用 CC 計畫主持人莊庭瑞先生帶領大家一起更深入的尋找公眾領域(The Public Domain) 的確切範圍與界線到底在哪?公眾領域一般用來指稱沒有著作權的著作,但因為時空背景的不同,各家學者各有不同的觀點與解釋。本文作者綜覽各家之言,由繁馭簡,提出一個基於權力觀點,對於尋找公眾領域之所在的答案。

第六十四期:"The Public Domain" 怎麼說?

在著作權法日益更新的現況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著作財產權已經消滅的著作?中文譯詞的「公共領域」、「公眾領域」、以及「公有領域」來源是英文的"The Public Domain",那麼中文的字詞翻譯是否真正符合其意涵?這三者之間又有什麼差別呢?本期專文由台灣創用 CC 計畫主持人莊庭瑞先生撰寫,希望對 "The Public Domain" 中文譯名,作一些語意上的觀察分享。

第六十三期:當自由文化遇見著作權法:以同人文化為例

本期專文由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研究生盧美慈撰寫。本文以日本同人文化為例,說明在技術和教育進步之下,日本動漫迷們如何在自由文化風潮下逐漸開拓漫畫產業的次文化,然而這些依附於動畫產業的次文化卻面臨了著作財產權和著作人格權侵害之問題,作者認為,同人文化有促進市場潛在利益並且促進大眾創作利益之效果,不應以著作權為由,限制此種自由文化的發展。

第六十二期:從財產權觀點看數位時代的公共領域與創用CC運動

本期專文由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劉靜怡副教授撰寫。本文認為文化資源的「共享」也是應受保護的財產利益,而採用具有財產權意涵的修辭策略,才能使得數位時代智慧財產權領域的討論更見豐富,並得以擺脫「財產對抗非財產」的困局,使數位時代的公共領域和自由文化,都可以在公私權利共生、對社會及所有權人均屬最適價值的智慧財產權系統中健全成長。

第六十一期:當「非商業性」遇上商業授權

本期專文由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推廣與技術支援計畫窗口張仰賢先生所撰寫,分享其輔導數位典藏授權的處理經驗,並提出數位內容在商用授權時,幾個重要的基本步驟。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