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3
有幸成為台灣創用CC計畫辦公室2014年度的實習生,我在這次結合影音創作與公眾授權的推廣活動期間,主要負責線上展覽的策劃。對我來說,網站企劃是個嶄新的嘗試,主題和子題要如何以網頁呈現?其架構及層次該怎麼安排?
視覺該如何設計?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細節與問題,端賴團隊成員之間不斷地討論與激盪,才得以一步一步解決,最後能將成果呈現在大家面前。
至於主題與內容,我們為了呼應及延續上一屆「Open Design」的概念,這次以「Open Video」為名,試著整理和介紹國內外以創用CC授權條款釋出的影音創作,類型橫跨劇情、紀實到動畫作品,甚至是具備教育、公益性質的影片,以及各式各樣的創作計畫與發表平台。經過這次的視聽著作案例彙整,人們可以從中看到當前影音創作「開放」的多樣性,也或許能因此發掘出更多創作、推廣的可能性,我想這就是此次專題的目的及意義所在了。
回顧自己這幾個月的學習歷程,除了蒐集、研究案例之外,因為同時也在從事紀錄片的製作工作,實務上也的確遇到了著作權授權的問題。藉此機會我與一些創作者朋友交流意見,最後發現不管是學生還是專業的影像工作者,同樣都有類似的困擾,主要原因來自於素材來源和版權的不確定,造成使用上的疑慮,由此可見清楚的授權標示或是版權訊息是多麼的重要。
就這點而言,創用CC授權已然是個相對完善且便利的公眾授權模式,雖然在影音創作領域方面,臺灣的案例還不算多,但從整體的創作角度來看其實有愈加普及的趨勢,尤其是網路上的文字作品,常常看得到創用CC授權條款的使用,可見開放授權的理念在臺灣的推廣已具成效。當然,著作權適用的範圍很廣,創用CC授權若要普及至各個創作領域,想必還需要一段時間,且針對不同性質的作品,其推廣方式也勢必要有所區別。
另一方面,若想更進一步推廣開放授權,追根究底,其重點還是在於著作權的觀念以及價值需要更為普遍地為人所知。我看見有人因為對著作權制度的不熟悉,導致無法放心開放授權自己的作品,甚至有人認為著作權制度是在阻礙創作,這種種誤解都可歸因於相關觀念的未落實。從一個推廣者的角度來看,除了建立完善的平台、資料庫之外,勢必得激起更多關於著作權的討論,這其中包含的不只是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著作這麼簡單,還有該如何適度將自己的作品開放予大眾使用,以及怎樣的作品已落入公眾領域(Public Domain)的範疇。
--
[本照片] 由吳銘崧提供,保留著作權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