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設計的各種可能

文章作者: 
文/柯俊如
「設計」是一種用來塑造物品以及協助物品傳遞訊息的語言,使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實用性,還能在觸覺、聽覺、視覺、嗅覺各方面做出暗示,喚醒使用者對物品的情感,同時也能讓物品彰顯社會價值、標示出個體生命的獨特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設計」是挖掘問題、並提出大眾可負擔且有用的答覆,最終職責在於改造人類生存的環境和賴以為生的工具,進而改變人類本身。

如果將「設計」視為一個「輸入-過程-輸出」的系統,會發現日常生活產品設計的開放成分極低,為什麼要有這個產品以及產品的設計過程是怎麼一回事,使用者都缺乏插手的機會,只能在輸出的部分,就用途、樣式、功用都已制定的產品上,做出少數的顏色選擇。使用者未必查覺到,一些產品是基於利益考量,不斷推陳出新吸引消費、鼓勵購買,做出來的產品卻是壽命短暫、用過即丟;使用者也未必意識到,過程中可能浪費了大量不必要的資源,或是採用了不人性化的設計。而即便擁有一點選擇的空間,這樣的產品卻還是過於大眾化,使人誤解要展示特色的最佳方法乃高價搶購稀有的奢侈品;更有甚者,這樣的產品根本和自己的文化或生活環境不合,即便是一個好的設計,對自己而言卻不是一個好的問題解決之道。

從「Wow design」到「We design」

「開放設計」做為一個嶄新的途徑,不只是方法上的轉變,更是一種新文化,讓設計的想法和過程曝露於所有人面前,獲得不同面相的回饋,也就能促進改善,使設計成品更加適合使用者;另一方面,則消除設計師和使用者之間的中介、肯定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價值能產生貢獻。當每個人都有能力參與設計的發想、製作和生產時,就會為了真正的需要而設計,並根據自己的文化利用周遭環境容易取得的材料,使得越顯複雜的生活中層出不窮的問題能以可持續性的環保方式立刻解決;不同背景的參與者也因為被需要而感到快樂,而更願意貢獻時間和能力加入合作行列,使設計成品能顧慮到整體環節。

「開放設計」在「輸出」層面的開放是最普遍的,由於3D列印等數位製造的技術出現及逐漸普及,使電子藍圖的分享變得容易,讓人們可以直接利用這些藍圖做出成品,在顏色、尺寸、材質上都有更多選擇;而設計素材、消息分享與教育資源,也因為許多在產生時就是電子形式,也就能更方便的以數位方式分享。在「過程」的層面,設計師不只提供素材和藍圖等的下載使用,更歡迎其他人能善用軟體或平台進行改作及創作,像是Sketch Chair、Thingiverse、Open Design Contest。而更進一步在「輸入」面的開放,則是歡迎有共同理念、各有專業背景的人們能利用網站平台合作,共同成為設計的核心規劃小組,像是World changing、Open source ecology,他們往往有社會設計的目標,希望能透過跨越時空的合作能更有效的改善世界。

可惜的是,目前華文世界中少有開放設計的案例,更不會出現上述不同層次的開放設計。這次線上展所介紹的國外案例可分為六類 : 建築室內、工業設計、商業設計、服裝設計、技術創新與概念交流,希望可以展現出開放設計涉及的不同理念和開放方式供有興趣加入者參考。

  • 建築室內

一些設計師與建築師都意識到貧困國家更需要他們的協助,但他們往往服務的對象都是城市裡有錢的人。

要替這些人服務有不同方法,待在先進國家裡替其設計運用當地原料和技術能做成的物品並在已開發國家販售,在開發中國家停留一段時間為當地設計符合需求的物品,或是直接遷居當地訓練設計人員並制定物流流程。開放設計則打開了一個新的門,以網路串聯先進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讓雙方可以持續而密切的互動,產生最適合當地環境與文化的建築設計。

詳見 : World changing、Wikihouse

  • 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是開放設計很主要的一個領域,Ronen Kadushin早在2004年就開始關注並分享設計藍圖,近年來則因為製圖軟體普及,有許多家具藍圖分享的網站出現,甚至出現特別設計用來做出更舒服的椅子之軟體,或是很仔細的DIY步驟說明,皆是以IKEA便利组裝與運送的家具組作為挑戰目標,希望提供更普遍化、更方便使用的傢俱。

除了椅子和燈具,其實手機也可以開放設計,當蘋果、三星為了專利權打得不可開交之際,也有考量到社會正義、追求公平的手機。另外,很難想像得到珠寶設計也有開放吧!不過這個就需要學一下怎麼操作軟體了。

詳見 :Ronen KadushinNervous SystemSketch chair、IKEA Hacker、Instructable、Open design contestMio、fairphone、droog dsign

  • 商業設計

在商業設計中,許多都與平面設計有關,從最基本的色彩配置、LOGO與字體圖樣,到網站設計的架構與使用素材,都有人開放分享喔!對於新手設計師來說,這些都是不錯的資源。

另外,創意市集很夯的手工藝小物也有不少人在出書與開班的同時,也無私的分享創作過程喔!至於最近才出現的程式設計繪圖processing則是分享了程式碼,讓人可以依樣畫葫蘆的畫出相同的圖。

詳見 : Design Seeds、OpenProcessing、Open Graphic Design、DIY小物、GLYPHICONS、The Behance networkSome Rights Reserved

  • 服裝設計

服裝設計的開放案例實在很少,然而Pamoyo透過開放設計所追求的理念卻值得深思,讓服裝也能傳達社會公益與價值,並讓使用者更加重視每一件衣服。

事實上,以服飾起家的設計師必須能同時顧及年輕一代和老客戶的需求,既要保持原風格,也要引進不同新作,若能開放設計,將有利於得到不同年齡層的回饋。

另外,許多時裝設計師會和電影合作,電影與時尚相互推波助瀾,共同引領風潮,若有採用創用CC的影片與服裝設計搭配推出,想必也將吸引不少注意。

詳見 : PamoyoPolyvore

  • 技術創新

隨著數位製造與3D列印技術的出現與普及,相對應得開放設計平台也隨之出現,這樣的開放設計要注意的是,開放出來的電子檔應該要能讓每個人的軟體都可以運作。

另外,開放機具製作與電路板等硬體,促使開放的資源更為豐沛,各種生產工具都能自行開發,不再需要依賴其他工廠。這個部份的開放設計需要一些理工方面的背景才能使用,國外有許多工作坊會提供場地和機具讓有興趣的人共同合作完成作品。

詳見 : Thingiverse、Open source ecology、ponokoarduino、Media Prodo

  • 概念交流

設計要能創新、挖掘新的問題、發現不同的解決之道,需要的就是和更多人的交流互動,不論是想要自學,或是希望獲得設計產品新知、設計討論過程的點點滴滴,還是想要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這裡都有適合的開放平台歡迎你加入,在這裡可以更彈性的運用這些資訊,充實自己的設計知識庫。

詳見 : Open Design + hardware、design jams、設計消息集散地、設計教育資源

透過開放設計,設計師可以讓自己更具知名度、並與更多人互動,對於品牌形象和市場推廣而言大有助益;設計師也將會改變原本的主控者角色,成為資源擁有者和專業團體的橋梁,利用敏銳的問題認知、區隔、定義能力,扮演融合者的角色。又或許,設計師會因此接觸到更多的潛在使用者,而開始投入目前發展較緩慢的設計領域,例如,為智力發展遲緩、生理障礙、殘疾者設計教學與訓練設備而設計,或是為醫療設備和實驗環境而設計等。

「開放設計」同時釋放了使用者和設計師的潛能,讓「設計」朝向更多元而貼進真實世界的方向邁進,也令人拭目以待當開放資源運動進入到生活中的各個層面時,會激盪出何種更動人的火花。

參考資料
德耶.薩德奇(2009)。被設計淹沒的世界(莊靖,譯)。台北:漫遊者文化。
維克多.巴巴納克(2013)。為真實世界設計:人類生態與社會變遷(楊路,譯)。台北:五南。
Abel, Bas Van., Evers, Lucas., and Klaassen, Roel. (2012). Open Design Now.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