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如果你想知道免費取用數位文化資產可以帶來什麼好處,Peter Leth可以告訴你!他在丹麥有多年的公立學校教學經驗,因此知道高品質且值得信賴的素材備受需要。而且,他也很了解學生的線上行為,學生為了求知而進行的網路搜尋對於其學習活動很重要,他們可以因此親自動手、積極參與、發揮創意的使用網路上的各式素材。分享、取樣、混搭是持久學習的關鍵,他們將是文化資產的未來使用者。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圖中為作者Peter Leth )
學校的責任在於引發學習、理解以及整體素養的渴望。同時,學校於今日面對的是身為數位原民的好奇實踐達人。那麼,當我們將文化資產藉由開放授權完全開放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如果我們不開放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這對於同時身兼老師、家長、市民多種角色的我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近年來,在數位策略的制定中包含使用開放授權已經日益頻繁,丹麥國家藝術館便是其中一個例子。這帶來了很棒的嶄新教學機會,讓文化資產能展示給新的世代。
「可取用性(Accessibility)」指的並不單純只是將作品在網頁上顯示而已。如果光是觀看一些東西就能學習或是被稱為受過教育,那老師很久以前就可以在家吃著外賣、將每日播放的連結寄給學生。然而,「學習」是學生產生理解力並以不同自我表達形式進行溝通的主動過程。因此,資訊和知識可以被以新方式進行複製、重製、處理、混搭等活動是很重要的。當然,實體的藝術作品很難被分享,但是在數位世界中,分享變得很容易,數位副本的改變及散布並不會對原始物件產生影響。丹麥國家藝術館採取創用CC 姓名標示授權,就讓每個人有機會能更深入的認識藝術館的館藏。
學校的日常兩難問題
學校會鼓舞學生對於學習和行動的渴望,同時也會鼓舞學生產生貢獻、合作、主動溝通、自由思考,這些都伴隨著知識和能力的養成。在丹麥的法律及公立學校課程中對此都有詳加說明。學校想目睹並支持有創意、有想像力的年輕人學習如何與這個世界互動,但是學校如果讓自己及學生違反法律,將會造成其內部及其與外界的衝突。事實上,每當老師要用一些受到著作權法保障的資訊及知識才能完成教學活動時,都會有這樣的煩惱。但是學生對於學習的渴望又會促使老師去使用數位工具以不同方式處理、修改和重新製作數位內容。
現在有一個衝突是,我們已經為了學校添購電腦、制定關於特定技術達人(tinkerer)的法律、建立融入科技於各科的學校體系,同時卻又忽視我們的知識散佈方式改變的事實。至少,我們必須確保用以提升教學的資訊內容是合法且豐富的。由於學校只能教一些他人願意分享的資訊和知識,不然光是教學本身就可能讓老師違法。這樣的兩難處境會迫使學校違背他們教學考量,在共享文化資產之類的保護規章下,減少一定的教學內容。
SkoleTube上的開放內容
我們在SkoleTube上發布了一些讓使用者較容易進行學習的合法計畫。由於有超過50萬名丹麥師生使用SkoleTube,自然會鼓勵並協助學校重視這個瘡疤,有許多學校開始教導師生開放內容及創用CC相關事宜。
電影工作坊MovieCut是SkoleTube上的工具之一,可以讓使用者減少違法機會。使用者在此可以取用Flickr上CC授權的圖像、Jamedo的歌曲,以及丹麥藝術博物館Skolearkivet的150個媒體作品。
使用者可以立即取用不同的媒體,而且無須花費珍貴時間自己尋找及上傳可疑的素材。一旦學生在這裡完成任務,此軟體將會自動在作品底端標示學生所用素材出處,反映實際上他們使用的內容是由其他人創造的。學生由此會看到要怎麼列出處,同時也對世界送出清楚訊號—藉由一句感謝展現他們對著作權的重視及對開放授權的賞識。
簡言之,你可以在此找到展示方式對使用者友善的專業素材,且能教導學生在無需妥協素材範疇或品質的情況下安全合法的瀏覽網路。而熟稔著作權法是開始談論媒體教學及妥當數位使用相關話題的前提。
展望未來
雖然現在有超過5億件作品都以創用CC授權釋出,仍然要問:如果並非每件東西可以取用,那麼誰來告訴我們哪些是不能取用的?如果我們不能竄改任何東西,那麼誰會來確保這些不能觸碰的東西仍將能被使用?
說的簡單點,創用CC授權讓權利擁有者及使用者的關係更容易且顯而易見,由此創造出廣闊的開放世界是歐美年輕文化的產品。這幾年我們已經見證了不少,像是丹麥Randers的生物學家率先提供兩個能免費取用的丹麥考古自然資源—Golden Horns與Sun Chariot,我們的部分知識來自這些喜愛所見所聞並樂於分享的業餘愛好者,Flickr仍然展現了沒有貧窮、汙染、壓迫的世界,但是只要有少數照片就能改變這個世界的印象。
由此看來,貢獻我們共享的世界是容易的,而且這代表我們必須理解並使用網路作為促進創意社群的工具。不過,根據目前網路上可以取用的開放內容,丹麥在世界上的可見度並不高。要改變這件事並不難,我們如果想要就可以做出改變。
為了文化和歷史,我們應該盡力讓規範(norm)能被取用,如此一來將能確保共享知識也能在未來被用以學習、發展及個人成長。畢竟,歷史唯有在被訴說時才會被記憶。
原文/ 丹麥創用CC計畫教育顧問、LÆR IT教學顧問Peter Leth
出處/ Sharing is Caring 2014: Openness and sharing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sector 以創用CC BY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