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期:初探創用CC網站之改版 - 從使用者需求談起

第 49 期 2010-05-07 出刊

CC 網誌選輯

「第三屆自由文化研究會議」徵求論文摘要

莊庭瑞/文

第三屆自由文化研究會議」(The 3rd Free Culture Research Conference)將於2010年10月8-9日於柏林召開。此次會議由柏林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和馬克斯·普朗克社會研究協會(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ocieties)共同辦理,歐盟主題研究網絡 COMMUNIA 協力支援,多位學者參與籌備。

這項會議是難得的學術場合,讓「自由文化」(Free Culture)的諸多倡議者、研究者、批評者能夠同時聚集,討論自由文化的研究議題與挑戰。該會議目前正在徵求論文摘要(1000到1500字),截止日期為 5月31日。 … (閱讀全文)

FreeSound 要求使用者登入後才能下載音樂,是否違反 CC 精神?

趙柏強/文

FreeSound 是一個 CC 音效網站,大家將自己以 CC 授權的音效檔上傳,也可以從該站下載別人授權的音效檔。FreeSound 要求你在下載音效之前先登入,這也代表你必須先註冊、不註冊不登入就不能下載。上週創用 CC FAQ 重整會議時,我們提出的疑問是,這是否違反 CC 精神呢?

我們都承認必須登入才能下載並不夠方便,甚至也提出「這是否屬於一種限制散佈的數位機制(如 DRM)」的想法。如果這屬於限制散佈的數位機制,那麼此一舉動原本就違反 CC 授權條款了! … (閱讀全文)

微型投資自營模式:以Spot.Us新聞報導媒合平台為例

周文茵/文

你覺得地方上有些值得調查或者應該報導的主題,卻總是被主流報導所忽略?你想做一番值得深究的專題,卻苦於無經費支持?你想要做些具有深度的報導,卻無力再聘請 更多人力?你認為新聞報導的價值不該只限於該完成品,更重要的在於它的製作與散佈的過程…..

那麼,導入類似微型投資概念,目前仍以舊金山與洛杉磯為經營主力的 Spot.Us,將提供我們一個不一樣的想像。這個2008年開始的非營利實驗計畫,透過平台聚結整合讀者、報導者、報社組織的需求與資源,而藉由平台的自營設 計,讓大眾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找回在地新聞的生命力。 … (閱讀全文)

PhET 所帶來的教學創新與啟發

江易原/文

國外已經有針對公眾授權 (public licenses) 的教材與軟體對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效的研究,其研究的方向有教學效果、軟體購買預算問題、可客製化的特性對使用者及教育者的影響、降低盜版率等主題。筆者觀察台灣 的環境,發現研究教育社群及推動自由軟體社群的交集不大,查詢全國博碩士論文,以自由軟體或是公眾授權教材應用於教育的論文不多,查詢國內的教育資料庫,相關的研究也不多。因此筆者希望藉由這樣的介紹可以影響一些人,投入相關的研究。

本文以 PhET 例子,列出 PhET 團隊以教學模擬於物理教學等研究報告,其研究內容非常值國內的教育及研究單位參考。 … (閱讀全文)

CC 專題:初探創用CC網站之改版 - 從使用者需求談起

黃寶莉/文

現在的台灣創用CC計畫網站架構是從2004年開始,歷經 Jedi (林克寰)far(曾皇霖) 、和Bob(趙柏強)等人的努力與規劃所建構出來的。然而,為了讓使用者更容易找到所需資料,並且讓網站資料分類更具彈性,因此有了網站改版的規劃。不過,網站改版並非一蹴可即,所以將採取漸進的方式分階段進行改版。本篇專文將透過分析使用者資訊需求與查找資料的習慣,讓各位讀者瞭解計畫網站改版設計的思考依據。

網站改版第一階段的兩大重點是「資料重整」與「網站穩定度提升」。因此,重整網站上的資料為改版首要目標。此外,我們也會進行主機、硬體的升級,以提高網站的穩定度。因為連不上的優秀網站,一點用也沒有。

討論如何改版網站前,我想先來談談此網站使用者的需求,以及該如何利用網路易用性(Web Usability)的概念,與使用者介面設計(User Interface Design)來提供解決之道。

目前台灣創用CC計畫網站平均一日有300-400名非重複性訪客造訪,初次造訪者佔所有訪客的56%,為網站主要使用群。另外,若根據網頁中的功能或內容統計,前五名依序為「首頁-部落格」、「授權條款一覽」、「作品搜尋」、「出版品與媒體素材」及「核心授權」功能。

由此,我們可粗略瞭解使用者有哪些,他們想從網站得到哪些資訊,或使用哪些功能。所以,網站改版就會竭盡所能地將這些功能,以最明顯易懂的方式提供給使用者。而明顯易懂的資料呈現方式,在網站工程裡有專門的名詞,叫做網路易用性(Web Usability) [註1]

網站建置應該使用日常生活的普及概念,來引導使用者並與之互動。具體實踐易用性時,有四個對使用者的考量,第一,資訊呈現應「清楚」並「直覺」;第二,給予使用者「明顯」且「正確」的引導;第三,除去操作順程序上「模稜兩可」之處;最後,最重要的資訊或功能應放在「合理」之處。而「使用者介面設計」則是為要達到網路易用性的實作技巧,若能善用此技術便可解決網站使用不易及內容搜尋不易的問題了。設計使用者介面,首先,要分析使用者類型,然後思考每種使用者的常態動線。由上述統計內容延伸而得,目前台灣創用CC計畫網站的使用者大略可區分為:

  1. 初次造訪者:第一次接觸創用CC的朋友,多會先瀏覽「FAQ」或「關於我們」等網頁,以迅速有效地得到初步的概念或解答。
  2. 利用人:想尋找以創用CC授權著作的利用人,需要的是快速且定義明確的「搜尋」介面。
  3. 創作者:欲將其作品以創用CC授權者必須提供簡單易懂的「步驟」導引。
  4. 法律研究者:針對對創用CC授權條款本身,有研究興趣的朋友或法律人,需要清楚的創用CC法律條款,並且透過「國內外案例研究與探討」的互動功能區塊,累積研究成果與交流意見。
  5. 各領域觀察研究者:對於想探討自由文化與創用CC在台灣發展過程,對各領域生態影響的觀察研究者,會需要閱讀相關論文研究以及案例報導,並且也希望瞭解相關的使用數據。

其中,初次造訪的使用者(56%)超過半數以上,對FAQ有很高的需求,因為它能讓使用者在第一時間獲得疑問上的解答。所以,結合前面提及的網頁功能使用度排名,除了首頁的連結外,「授權條款一覽」與「作品搜尋功能」都將是網站改版第一階段的首要重點。

當分析歸納出主要使用者,並且將其常態動線定妥後,網站的必要功能、每個頁面的優先順序、其該有的內容及連結,都將一目了然。把每頁示意圖畫出來之後,就可以結合美術設計背景人員,來做色彩及風格定調。在訂立風格與色彩時,由於顧及到各層級的使用者,因此用色上就採取中庸的調性,避免過分新潮大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使用者排擠。

此外,我們透提高過文字與背景色的對比,來增添易讀性;導引性內容則會儘可能使用圖片,因圖片較易取得使用者的注意力;突顯使用者興趣高低的標籤雲(Tag Cloud)設計;網頁透過留白讓使用者在閱讀上減少壓力等細節,都是結合使用者界面設計原則的概念,成為新版網站的規劃特色。[註2]

從前的網站多為「架構」導向,基本要求是先把網站架設起來,讓網站有網站該有的功能,而資料呈現方式,則交由具有美術設計背景的設計師安排。但網頁美感有別於網頁實用度,這時就需要一位精通網路社群生態、熟知多數網路使用者操作模式(pattern)以及模式所代表的意義的專家來給予意見。設計者要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終極方法,就是成為使用者,或給與使用者設計的能力,這也是Web2.0的依歸。

台灣創用CC計畫花了數週時間整理網站內容、重整架構並設計界面,期待帶給使用者全新的體驗。若有任何意見,也歡迎您寄信至wt.gro.snommocevitaerctcatnoc#wt.gro.snommocevitaerctcatnoc,讓我們可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註1:易用性(Usability),是一種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概念,易用性設計的重點在於讓產品的設計能夠符合使用者的習慣與需求。易用性導向的網站設計則是讓使用者在瀏覽的過程中不會產生壓力或感到挫折,並能讓使用者在使用網站功能時,能用最少的努力發揮最大的效能的設計概念。(參考自維基百科

註2:可在 UI PatternsPattern Tapilker yoldas阿修的部落格等網站習得。

創用 CC 電子報於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發刊,每期規劃不同的專題,並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與行動者為電子報撰寫專題文章,藉此希望讓大家更加瞭解創用 CC 的理念,也份外歡迎您提供意見。我們的聯絡方式,請參考創用 CC 網站
對於本報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 contact@creativecommons.org.tw


編輯:莊庭瑞、周文茵、黃寶莉、趙柏強、江易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