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5
Creative Commons近幾年持續在研究公共領域的議題,包括CC0與CC公共領域認證書。
然而由於「公共領域」這個概念,大家的定義可能有所不同,而且似乎有解釋地越來越廣的趨勢,不過目前普遍大家所認同的定義是「已經超過著作權存續期間的著作即為進入公共領域的著作」,這樣的一個認定,涉及到一個事實問題,亦即究竟著作「何時」才會進入公共領域?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則必須要知道該著作的著作人是誰?著作「何時」公開發表?
不過目前在採取「著作權創作保護主義」的我國,不像商標權與專利權,完全不需要經過任何的登記,著作在創作完成時,就會受到保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曉得著作人是誰、也不曉得什麼時候公開,就很難去判斷「已進入公共領域的著作」。也因此,Creative Commons與WIPO皆採取許多方式研究這個問題,例如問卷的方式、研究報告的方式等等,來釐清「公共領域」的定義、範圍、以及各國著作權登記制度或著作提存制度等等。
在這樣一個有登記制度或著作提存制度的國家中,或許可以交由辦理登記的機構或接受提存的典藏機構去把這些「已進入公共領域的著作」釋出給大家使用,但是像台灣這樣一個沒有著作權登記制度或著作提存制度的國家,要該怎麼做呢?又有誰會願意花時間、人力等成本把這些「已進入公共領域的著作」找出來呢?另外,收藏「已進入公共領域的著作」的典藏機構是否願意花時間整理、把這些著作公開、無償讓大家使用呢?也是一個問題。
也因此,即便有幫助進入公共領域的工具,例如CC0與CC公共領域認證書,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the Public Domain Assertion Tool,但是如何找到這些「已進入公共領域的著作」,將會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問題。
延伸閱讀 WIPO, CC, and Nurturing the Public Domain
備註:
WIPO研究報告的方式之連結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