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4
不曉得你對應用軟體裡的百寶箱印象是什麼?筆者第一次認識應用軟體裡的百寶箱,應該算是 Word 裡面的美工圖庫吧!後來在學習繪圖軟體PhotoImpact,正式看到以百寶箱來命名的圖庫與特效範本視窗。多年來,我們已經非常習慣於透過軟體裡附屬的百寶箱,快速的套用與選擇圖片與範本來完成作品。確實就軟體的使用而言,百寶箱給了使用者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以資訊教育與應用的觀點而言,學生只會套用軟體裡的百寶箱,是否就已足夠? 對百寶箱的依賴,是否也限制住軟體使用的自由度?
近年來,由於網路的普及以及公眾授權(Public License)意識的抬頭,我們看到了網路上有非常多的開放資源,讓使用者可以自由的取用、分享,甚至有的還允許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改作,或者作為商業用途。但很可惜的是,明明這些網路上的開放資源,不受傳統授權及使用上的限制,只要你願意,就可以立即擁有,但卻很少人知道這些資源,而就算是知道了,絕大多數的人也不知該如何去應用與活用。
在此,筆者就以 openclipart.org這個圖庫資源網站為例,帶大家一起來瞭解如何透過開放資源應用的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們建立開放授權、開放格式、開放資源等的認知概念:
1. 透過關連搜尋,發現更多的延伸資源:在 openclipart.org 網站中,學生可以透過關鍵字搜尋來找到你想要的圖片,找到了圖片之後,還可以透過圖片認識該作者,並且延伸認識這位作者其他更多的設計作品。
2. 從授權角度認識自由應用的開放資源:學生可以在 openclipart.org 的授權宣告看到這一段內容:All Clipart are Released into the Public Domain. 這代表 openclipart.org 中所有的圖檔都已進入公眾領域(Public Domain),所以使用者可以自由而不受任何限制的來使用這些資源。
3. 從作品檔案格式認識開放標準:當選定了圖檔之後,按下 Download 鈕,即可以下載該圖檔,同時也可見檔案的副檔名為.svg檔。引領學生到公眾協力編寫的維基百科去查詢,可以瞭解到此格式(.svg) 是由W3C所制訂的一種國際開放標準。
4. 進一步建立點陣圖與向量圖的概念:閱讀維基百科內容過程,學生還可以延伸認識點陣圖和向量圖的區別。.svg屬於向量圖,因此能夠任意縮放而不失真,並且還可以拆解成獨立物件。
5. 認識更多元的設計工具:在瞭解點陣圖和向量圖的區別後,學生還可以接著看到與.svg檔案格式相關的設計工具,如:能夠設計.svg圖形作品的軟體工具包括Adobe Illustrator、Visio以及CorelDRAW等。而自由軟則體有Scribus、Karbon14、Inkscape以及Sodipodi等。
像 openclipart.org 這樣的例子,並非是單一個案,例如:在音樂世界裡,有製作樂譜的MuseScore,你可以看到各種樂器搭配各種授權方式的樂譜供使用者下載,而下載下來的檔案,還可以利用這個自由軟體來進行編輯與後製;在 3D動畫的世界裡,有協助3D 模型設計與動畫製作的BLEND SWAP ,在此你可以看到各式與 3D 模型設計和動畫製作相關的素材元件,搭配各種開放授權方式供使用者下載。下載之後,還可以透過 Blender 這個3D動畫自由軟體來進行編輯與後製等各項應用。[註]
相對於軟體裡的百寶箱,只是單純的快速套用圖檔,透過網路上開放資源應用的學習歷程,可以清楚的發現,這正充份的展現多元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延伸與探索式的學習方式。在這個學習脈絡底下,我們將不會被商用軟體所全權控制,當然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透過開放資源的應用,讓學生深刻的體驗開放資源共創、共享的精神,培養學生活用資源的能力,並學習如何參與全世界的開放運動,甚至進一步貢獻自身的力量。
這是一個共創共享的時代,台灣的下一代當然不能缺席。筆者長期在校園推動自由軟體,發現結合開放資源運用是相當重要的關鍵,使自由軟體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程式,而是可以協助學生創作,輔助學習的活用工具。而在教學過程中,將上述知識概念循序漸進地引導,十分有助於啟動學生自主學習動力。透過將這樣的概念在校園裡紮根實踐,筆者相信下一代將越來越有能力自由地運用開放資源。